解放军医学杂志

军民融合建设国家空间信息网络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6

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国家“十三五”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要积极推进基础、海洋、太空、网络信息、公共安全等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太空领域,通过实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大力推动卫星资源的军地统筹和开放共享,构建军民共用的卫星导航应用服务平台和军民兼容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国家空间信息网络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太空领域蕴含着国家重大战略利益,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边疆”,是现代信息化作战敌我双方抢占、保护的重点。空间信息网络作为信息时代国家在太空领域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技术标志,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加快构建国家空间信息网络,是贯彻落实习主席“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示和“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先行”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想和保障军事力量“走出去”的迫切需要,是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行动,必将为“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引领国家利益拓展、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空间信息网络是以不同轨道上(高轨、中轨、低轨)多种类型的卫星系统(侦察监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预警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为主体,辅以陆、海、空基信息系统和应用终端的互联互通,有机构成的智能化、分布式、天地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在军事上通常作为连接传感器网络、指挥网络、战术信息分发网络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网络,是现代军事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卫星处理载荷、地面控制站为网络节点,具有较强的星上综合处理功能,以立体动态的星间链路进行信息交互。卫星作为信息网络的空间节点,可以获取并传输大量的目标信息,在信息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

空间信息网络可提供关键的战场通信广播、侦察监视、情报探测、导航定位、导弹预警、气象水文和地形测绘等信息,是战场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在天基为主的信息平台上直接获取、传输、处理和分发上述信息的独特能力。

空间信息网以卫星网络作为骨干,联合深空网络、临近空间网络、地面网络共同构成,包括各个轨道层面和深空执行不同任务的卫星及航天系统。这种高度综合性的网络打破了异构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壁垒,能够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轨道资源、载荷资源、通信资源等),不仅可以提供一体化的侦察、导航、指挥通信等服务,也可以为随遇接入、广播通信、气象预报、应急救援等提供全域、全时的支持。

空间信息网是一个稀疏网络,卫星节点之间空间距离大,信息传输时延超出了传统网络传输控制协议的适应范围,星地网络的上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不对称,不同的卫星应用系统中星间网络具有异构特性,需要针对大时间/空间尺度、异质异构、链路不对称等特点,设计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实现星地网络、近地空间、行星际网络的组网和互联。

建设国家空间信息网络,具备覆盖全球、按需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信息服务能力,单靠军、民或商一家均难以实现,必须走军民融合的路子,在国家层面对网络的设计、建设、管理、使用等进行全面统筹。同时,积极探索航天信息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提升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综合使用效益的有效实践。还要统合军民和社会资源,促进航天信息领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力牵引。

空间信息网络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顶层设计方面,主要采用统一规划、联合论证模式,成立专门管总机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域发展规划制定,统筹频率轨道资源论证使用等。其中,频率轨道资源统筹工作中,一是对于频率轨道资源拓展,可以采用军民联合申报的方式拓展新的频率轨道资源,并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统筹使用;二是对于频率轨道资源使用,可以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通过频率分割、极化隔离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现有频率轨道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联合军民商系统频率轨道资源专业维护力量,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和国际协调,共同抵御其他航天大国对我国频率轨道资源的侵占和挤压。在系统建设方面,主要采用军建军民共用、民建军民共用、军民共建共用、商建采购服务四种模式。

上一篇:买面包先看看面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