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医学杂志

如何让高效课堂实至名归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高效课堂的主旨是转变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自学正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变革。但在一些课堂上,合作探究却被带入歧途。原因之一是对合作形式理解有误,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分组学习;原因之二是小看了合作探究的价值,没有深入领会分组合作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目标不明、分工不细、形式单一;原因之三是对合作探究的目标理解有偏差,没有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思想,再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达成个人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品评一段课堂实录。

一、求真务实,转变观念

【教学片段】线段的端点个数与线段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1.实践环节。(预计用时:4分钟)

师: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线段的端点个数2个3个4个5个6个增加的线段数 线段总数(列式表示)

2.展示交流阶段。(预计用时:5分钟)

师:如果有2个端点,形成几条线段?

生(齐):1条。

师:如果有3个端点,增加几条线段?一共有几条线段?如何列式?

师:如果有4个端点,增加几条线段?一共有几条线段?如何列式?

师:如果有5个端点,增加几条线段?一共有几条线段?如何列式?

师:如果有6个端点,增加几条线段?一共有几条线段?如何列式?

3.讨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与端点个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已知端个点数,该如何列式求出线段总数?(预计用时:2分钟)

上述教学过程中,从表面上看,教师确实为学生安排了探究活动,师生的交流互动、小组的合作探究都有模有样地进行着,自主、合作、探究三元素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细细回味,这种小组合作其实是虚有其表,学生在动作上合作了,但是思想上、智慧上并未融进去,可谓貌合神离。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合作的需求性不足,没有用任务来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合作;二是教师不愿放权,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的结论置之不理,所谓“展示”仍是在教师的严密监控下走过场,系统化的知识被分裂成碎片化的知识点。

学生分组合作后,教师应该思考新的“问题”提法,“学习任务”该怎么布置安排,课堂上哪些话必须说、哪些不必说,怎样才能在合作中促使学生开动智慧、奉献智慧。如果将问题植入探究环节,让学生边做边想,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并在探秘解疑的过程中自觉生成这么解答的理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动机和乐趣势必会大大增强。展示成果时教师应退居幕后,诱导学生将预设的结论自我领悟,并且自我表达,这样的高效课堂才是实至名归,真正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翻转。

在探究任务很明确也很直接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失去合作探究的兴致,尝试独立完成所有任务,教师无法作进一步分工。这时,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探究任务本身,可以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探究不同端点个数下画出线段的总数,最后在展示汇报时共同完成总任务。

二、解放学案,解除束缚

笔者曾参加过一次省级教学大赛,连听几节课,几乎所有参赛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完全按照导学案开展教学,一环套一环,问题接着问题,练习接着练习,好端端的一节数学复习课变成了习题串烧课,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导学案的拖拽下挨过的,课堂缺少生成,没有撞击出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教学平面图形面积专项复习课时,教师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利用公式“(底×高)÷2”计算若干三角形面积,紧接着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利用公式“底×高”计算若干平行四边形面积,然后复习梯形面积,利用公式“(上底+下底)×高÷2”计算若干梯形面积……长此以往,令人堪忧,因为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过程,要求课堂应该增长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事情,也是新课程“新”的地方。导学并非包办,这节复习课应该着重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教师辅助学生据此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并回顾转化思想,让学生巩固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在导学案式教学中,导学案包办了所有的问题,学生无须动脑提问,久而久之也就懒得提问了。学生的提问机能逐渐蜕化,课堂无生成,创新从何谈起?导学案本身是一个智慧的产物,但其编写如果成为一种套路,教学时照搬照抄,就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