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医学杂志》
(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戴上全息眼镜,鲜活的人体脏器从电脑屏幕腾空跃出。医生用手可以让脏器发生旋转,也可以让脏器的某个部分隐去。肺叶、肺段、被标注了不同色彩的血管丛和病灶纤毫毕现,仿佛触手可及……
如此科幻的奇妙场景,并非出现在3D电影,而是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手术室上演。
刘阳主任(右一)和马永富副主任医师(右二)团队实施手术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有一群擅长精准“狙击”肺结节的外科医生,他们拥有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武器装备,还擅于绘制精准定位敌人的“作战图”,然后凭借精准的“枪法”一举击破。
处于手术状态中的这名患者,在当地医院查出右肺上叶结节,考虑早期肺癌。患者在网上了解到,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解剖性肺段切除的新技术,慕名前来就诊。
胸外科刘阳主任、马永富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经过详细病情分析认为,患者磨玻璃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常规的肺叶切除对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太大,而解剖性肺段切除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决定为其实施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并应用了QMR混合现实全息显像技术进行辅助。
人工智能与混合现实(MR)结合的全新手术模式,成为了此次手术的亮点。
马永富向记者介绍,混合现实技术相当于帮医生装上了一副“透视眼”,便于在术中“透视”整个脏器,进而精准定位肿瘤位置,肿瘤与其他脏器、血管的位置也清晰可辨。
如果说三维重建技术等是辅助肺部手术的“基础装备”,那么MR技术是一种锦上添花的“高级技能”。
体验混合现实技术 受访者供图
“戴着眼镜做手术,有点像看3D电影,复杂的脏器更具象化、立体化呈现在眼前,感觉非常酷。在欧美国家,MR技术已经很常见了,特别是在教学场景中使用非常广泛。”马永富说。
自2018年3月份完成全球首例医学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以来,该院胸外科至今已完成此类手术20余例。
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多年以前的肺癌是如何进行治疗的。
“三十年前没有CT,不能发现早期结节,一发现就是大肿瘤,只能做全肺或肺叶切除。”马永富回忆道,在那个手术大切口时代,患者体表创口可达到20~30厘米。“甚至医生要将两只手伸进去摸,判断肿瘤在哪里,一台手术花费时间很长。”
随着CT、腔镜微创技术的开展,外科医生越来越难碰到大的肿瘤。“现在我们门诊碰到的小结节患者越来越多,大肿瘤已经非常少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肺癌手术切口可以小到3~4厘米,一台手术2~3小时即可完成。”马永富告诉记者。
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全年手术量超过3500例,其中将近3000例为肺部结节手术。依靠现代技术,肺癌手术耗时不断缩短,患病带来的伤痛也大大减轻。
从全肺切除,到肺叶切除,再到肺段切除,胸外科手术切口越来越小。三维重建技术、荧光腔镜技术、CT定位技术、VR及MR技术,肺癌定位方式更加精准。
去年3月,一家三甲医院56岁的外科主任,在体检中发现左肺上叶结节,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多家三甲医院,均因病变位置比较特殊且影像检查不明确,难以确定治疗方案。
后来,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成功切除肺结节,解除了心头大患。
“这位患者的结节位于左肺上叶前段,最大直径只有1cm,属于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难于定位且位置较深,手术难度很大。”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永富向记者介绍说。
常规的胸腔镜楔形切除适用于周围型小结节,对于这位患者并不适用;如果切除左肺整个上叶,代价又太大。经专家联合会诊,手术采用了胸腔镜左肺上叶前段切除的方案。
这位五旬外科医生所接受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结节的一种新术式,也是胸外科手术技术的前沿和难点。
“在肺叶上发现一个小结节,就好比在苹果内部发现一处黄豆大小的坏死。如果因一处小坏死把整个苹果扔掉,那就太可惜了。精准肺段切除手术,就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切除更少的肺部组织,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肺功能。”马永富副主任医师表示。
上一篇:1949年,苏联摄影师拍下解放军攻城全过程,跟电
下一篇:没有了